诈骗老年人、在校学生等将从重处罚;诈骗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可判刑,超50万元最高判无期;发布的诈骗信息网页浏览量超5000次,可判3-10年;为诈骗分子制作、提供“剧本”,将以诈骗共同犯罪论处……昨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出台意味着今后将依此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类犯罪。
电信网络诈骗案层出不穷 相关部门联合挂牌督办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达,一些不法分子借助手机、电话、网络等工具从事疯狂的诈骗活动,严重侵犯了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
上月,最高检、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的21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已有明显进展。根据最高检发布的消息显示,挂牌督办的21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均属涉案人员众多、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的特别重大案件,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涉校学生被诈骗重点案件,如山东临沂徐玉玉被电信诈骗致死案;二是跨国境引渡回国诈骗团伙案件,如“8?20”亚美尼亚专案;三是公安部重点督办系列诈骗专案,如浙江绍兴“2016?4?19”系列钓鱼软件刷单特大网络诈骗案件。其中,山东徐玉玉电信诈骗致死案等3起涉及在校学生的网络诈骗案件中,共有32名涉案犯罪嫌疑人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截至目前,这21起案件中,除1起处于侦查阶段外,其余20起案件已批准逮捕7件481人,移送审查起诉9件564人,判决4件53人。
意见统一标准 为基层公安调查取证指明方向
根据“两高”《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诈骗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应分别认定为诈骗“数额较大”和“数额巨大”,各地可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数额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副庭长李睿懿介绍,意见根据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性质和特点,实行全国统一数额标准和数额幅度底线标准,这样规定,一方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体现从严惩处的精神,另一方面也考虑到,电信网络诈骗突破传统犯罪空间范畴,基本属于跨区域犯罪,地域化色彩相对淡化,不宜再由各地自行确定具体数额标准。
河北省公安厅刑侦局科长刘帅认为,这为基层公安机关调查取证指明方向。以往基层公安机关在侦办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时,抓到取款团伙犯罪嫌疑人、非法获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提供网络服务等犯罪嫌疑人,一般犯罪嫌疑人供述自己不明知是为诈骗行为服务,以诈骗共犯进行处理十分困难,有时很难构成其他犯罪,最终导致无法惩治相关涉案嫌疑人,只能将其释放。
意见共7部分 4大亮点引关注
A 依法从严惩处 致亡或精神失常从重处罚
意见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性质和特点,实行全国统一数额标准和数额幅度底线标准。规定电信网络诈骗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上,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266条规定的诈骗“数额较大”“ 数额巨大”。
对此,意见规定具有十项情形之一的,予以从重处罚。包括造成严重后果的,如诈骗致人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犯罪手段恶劣的,如利用“钓鱼网站”“ 木马”程序链接等进行诈骗的;以社会弱势群体为诈骗对象的,如诈骗残疾人、老年人、学生、重病患者等情形。
B 撰写诈骗“剧本”以共犯处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一般是多人共同犯罪,分工较细,环节较多,流程较长,形成较为完整的犯罪链条。
意见规定了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各种电信网络诈骗上下游关联犯罪的处理原则,如使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构成犯罪的,依法进行数罪并罚。
C 最大限度削弱再犯罪能力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直接侵害群众的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意见提出明确要求,对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被告人,应当更加注重依法适用罚金、没收财产等财产刑,加大经济上的惩罚力度,最大限度削弱犯罪分子的经济实力,最大限度剥夺犯罪分子再犯的能力。
此外,意见明确,被告人已将诈骗财物用于清偿债务或者转让给他人,但他人明知是诈骗财物而收取,或者他人无偿取得诈骗财物,或者他人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取得诈骗财物,或者他人取得诈骗财物系源于非法债务或者违法犯罪活动的,司法机关将一律依法追缴。
D 通过综合分析判定“明知”
为明晰法律界限,方便司法机关操作,意见提出了认定“明知”的标准,即综合判断标准,应当结合被告人的认知能力、既往经历、行为次数、手段特征、与他人关系、获利情况、前科情况、接受调查的态度等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综合分析判断。
阅读延伸:10种电信诈骗情形将从重处罚
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达到相应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直播网 ,酌情从重处罚:
1、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
2、冒充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诈骗的;
3、组织、指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的;
4、在境外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
5、曾因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曾因电信网络诈骗受过行政处罚的;
6、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或者诈骗重病患者及其亲属财物的;
7、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等款物的;
8、以赈灾、募捐等社会公益、慈善名义实施诈骗的;
9、利用电话追呼系统等技术手段严重干扰公安机关等部门工作的;
10、利用“钓鱼网站”链接、“木马”程序链接、网络渗透等隐蔽技术手段实施诈骗的。(综合央广网、最高检、检察日报 组稿:王文伟),中国直播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mp.chengshitoutiao.com。